2023 年,是 AI 浪潮发酵的元年,在智能化浪潮的持续催化下,各产业形态都在迎接着冲击与转型,作为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要一环,云端产业也正遭遇着一场巨大的变革。
而在这个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,基于云端服务和 AI 领域深耕多年的百度,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向:用 AI 重构云盘服务格局。
10 月 17 日,在北京举办的 ” 百度世界大会 ” 上,百度 CEO 李彦宏现场展示了 AI 重构下百度网盘搭载的新模块——百度网盘云一朵。

在 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功能模块的全新赋能下,百度网盘成功实现了由 ” 图形语言交互 ” 到 ” 自然语言交互 ” 的革命性颠覆,在搭载了多模态信息处理模型后,如今的百度网盘不仅可以借用自然语言指令实现文件的高效查询,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目标文件的重点信息提取,大大提升了用户知识获取的效率。
对此,李彦宏表示:
” 过去十年,百度定义了什么叫网盘;未来十年,百度将用 AI 重新定义新的网盘。”
究竟是基于怎样的市场洞察,让百度做出了这样一次颠覆性的产品设计?而在未来的十年中,百度又将以怎样的战略姿态带给用户更多的价值赋能,并重新定义产业规则?
从百度网盘过去十年的成长历程中,我们或许能窥见一些线索。
时势造英雄,英雄也应顺应时势
网盘的故事,要从 4G 开始讲起。
2012 年前后,随着 4G 技术的发展与成熟,国内的通讯服务厂商开始大规模修建 4G 信号基站,最高 100Mbps 每秒的网速给大众带来了全新的上网体验,但烦恼也接踵而至。
届时,大多数智能手机的配置都是 512M+1GB,旗舰机的内存也只不过 16GB,面对 4G 网络带来的大量缓存,用户时常会陷入 ” 删照片还是卸应用 ” 的困境。

毕竟照片可以有选择地删除,应用可以卸了再装,但如果盲目地清缓存,保不齐就有些重要文件被清理掉了,连后悔的余地都没有。
这时候,就凸显出云端储存的重要性了。
2012 年,云端服务产业正处在一个大蓝海时期,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想错过这个前途光明的市场,于是在这一年,国内的应用市场里开始涌现出大量网盘产品,115 网盘、金山快盘、腾讯微云、360 云盘、新浪微盘、迅雷快船……
只要是国内数得上的互联网大厂,几乎全部下场入了局,并迅速在业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” 百盘大战 “。
而作为国内元老级别的互联网企业,百度自然也加入了这场 ” 云端之争 “,借用信息渠道和用户规模优势,完成了初始用户的积累。
2013 年,仅 1 年过后,” 百盘大战 ” 便跑步进入了 ” 大红海时期 “,个人云盘用户达到了 2.23 亿,3 年时间内,个人用户又增长了近 56%,达到了 3.96 亿。

数据来源:《艾媒咨询|2022 年中国个人网盘市场研究报告》
在此期间,各家产品不断在服务模块上 ” 卷 ” 出新花样,百度网盘也凭借方便快捷的 ” 盘口令 ” 迅速出圈,在业内顺利站稳了脚跟。
可正所谓 ” 万物皆周期 “,随着云端市场的迅速膨胀,用户爆发式增长的势头也开始渐渐衰退,当一个产业的业务容量见顶时,洗牌也将随之而来。
2016 年,网盘产业陷入了最为 ” 焦虑 ” 的一年,随着趋同化的业态越来越明显,云端数据负荷越来越重,大量网盘吃不消这种无止境的投入,纷纷宣布关停服务器。
无论对于网盘企业还是用户而言,这都无疑是一场 ” 噩梦 “,随着大量的网盘服务器关停,大量用户的云端数据在不知情中被删除,这也让云端业务一度陷入了 ” 信任危机 “。
仅 2016 年,国内便关停了 9 家大型网盘业务,其中不乏国内知名的头部互联网企业,百度网盘也一度被裹挟到 ” 关停 ” 的舆论当中,后经官方多次辟谣后,才稳住了用户的基本盘。
坦白说,这是一场难熬的战争,但好在,百度网盘终究是熬过了 ” 寒冬 “,等来了 ” 春暖花开 “。
2019 年,百度网盘云端储存量突破 1000 亿 GB,注册用户超过 7 亿,年生成网盘链接超 6 亿条,超 1000 万付费用户的规模优势,让百度网盘成为了这场 ” 云端之争 ” 中不折不扣的最终赢家。

数据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《2020 年中国个人网盘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》
手握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,就能让百度网盘完全放下警惕么?恐怕不能。作为一家在互联网领域深耕多年的元老级企业,百度敏锐地意识到,AI 浪潮的袭来,正在重塑整个云端产业结构。
互联网与实业不同,实业领域是 ” 大象起舞,越舞越快 “,讲究的是一个 ” 赢者通吃 “;而互联网是 ” 快鸟先飞,越飞越快 “,讲究的是一个 ” 先发优势 “。
作为一款拥有 8 亿用户的巨量产品,在 AI 浪潮的冲击下,百度网盘该如何进一步提振产品生命力,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?在 AI 领域的布局,正是百度网盘的一次重要尝试。
云服务的 ” 痛点 ” 转变
为 AI 重构提供了可能
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。有种说法称,现代人一天的知识获取量,相当于古人一生的知识获取量。
这个命题很有意思,但笔者认为,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去看待。
西晋时期,左思的一篇《三都赋》的创作,造就了 ” 洛阳纸贵 ” 的传奇,足以证明信息的载体对知识传播的效率起到了极大约束。
通讯产业的发展对云端产业格局的重构,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,大量数据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流通,我们需要大量的 ” 纸张 ” 去记录这些信息,而云端服务的诞生,便很好地解决了 ” 纸 ” 的问题。
但问题来了,记录到纸上的信息,真的是字字有效的么?
《三都赋》通篇一万多字,字字珠玑,句句精美,可如果将其换算成如今的流量计制,会发现整篇文章只有 10M 大小而已。
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肯定不止 10M,但问题在于,其中有效的信息有多少?无用信息又有多少?我们提取信息的效率真的有在变高么?
举个简单的例子,同样是一场几十分钟的讲座,小白受众可以顺畅地从头到尾看下来,因为对于他们而言,所有的知识都是新鲜的,都是值得学习的,成长的效率自然很高;但有些受众属于有一些基础知识,想要从讲座中获取差异化信息,那么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局限下,这部分用户也要从头看到尾,才能避免重点信息的遗漏。
但很显然,这种方式不仅徒添了枯燥,而且效率非常低。
那该如何解决这一痛点?AI 的搭载,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。
在 “2023 百度世界大会 ” 上,李彦宏便现场演示了 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的视频搜索、理解、摘要、总结功能,在面对一段长达 43 分钟的英文采访,只需输出几个口语化的指令,便可快速找到相应视频,并在短短十几秒内对视频重点进行提炼,并给出系统化的总结,甚至可以提炼金句,过去往往需要五步以上的操作,现在一句话即可完成。
除了在工作场景中的运用外,在学习场景中,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也有着相当实用的落地应用。
比如它可以承担 ” 速记员 ” 的工作,帮助目标视频添加字幕,并将这些字幕导出到文档,智能提炼内容重点,并给稿件添加标题,在视频与智能文稿的双重学习下,可大幅提升学习效率。
而在生活场景中,无论是储存的电影,还是上传的个人视频,都可以通过简单的自然语言交互完成锁定,甚至可以智能生成对应的 ” 影评 “,大大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。李彦宏表示,截至目前,百度网盘 ” 云一朵 ” 使用用户已累积突破 2000 万。

由此可见,这场 ” 网盘 +AI” 的碰撞,并非是百度一次顺应市场潮流的简单尝试,而是一次具有颠覆性的 ” 云端革命 “。
其一,多模态的 AI 搭载,让 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拥有了跨越维度的理解能力,作为一项领先全球的智能技术,它可以让 AI 算法在文字、图片、视频之间高效地穿梭,只需要通过一段简单的自然语言描述,即可精准定位目标文件,并可以基于对话记忆不断更新用户诉求,大大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。
其二,交互逻辑的转变,让网盘的的身份职能开始转变,相较于传统的 ” 工具角色 “,搭载了多模态的 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更像是一个 ” 助理角色 “,在网盘这一相对私密的应用空间中,帮助用户更好地实现 ” 知识管理 “,成为用户的 ” 第二大脑 “。

在人工智能时代,IT 的技术栈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从传统的三层架构(硬件、操作系统、软件)变为了四层架构(芯片、框架、模型、应用),盲目地在传统技术路线上内卷,既不符合技术逻辑,更不符合市场逻辑,只有给用户带来更贴心、实用的价值赋能,才能给产品带来更强的生命力。
而百度恰好就是这样一家公司,在保持自主研发的同时,借用技术势能持续反哺终端服务,让用户始终能享受到最前沿的技术红利,从而增强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忠诚度。
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的搭载只是一个开始,” 用 AI 重新定义网盘 ” 的 ” 新 ” 十年之路,才刚刚开始。
未来十年
百度如何用 AI 颠覆网盘?
努力追赶风口的,是勇者,但引导风口的,才是强者。百度,深谙这一点。
今年 3 月份,AI 浪潮席卷全球,给互联网领域带来了一针强心剂,正如 2012 年对网盘风口的捕捉一样,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不想错过这个风口。
但殊不知,在业界同仁争先入局之时,百度早已在此领域深耕近十年光阴,第一时间站上了风口,并推出了 ” 文心一言 ” 大模型。
在百度一系列动作背后,其实反映出了很多细节。
首先,前瞻性的战略规划,让百度在这场 “AI 大战 ” 中赢在了起跑线上;其次,强悍的自研技术实力,让百度有底气去引领这个风口的发展。
而从 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的技术应用上来看,在百度网盘业务板块上,百度有着同样的野心。
在 ” 百度世界大会 ” 上,李彦宏提到:在过去的 11 年里,百度网盘已经累计了 8 亿用户,文件量级达到了 4 万亿,每天用户上传图片的数量都超过 10 亿张。
面对海量的数据管理,百度网盘早已轻车熟路,无论是后台数据管理,还是数据安全的保障,百度网盘都早已做到了业内头部水平,但在新的时代挑战下,百度网盘该如何引领产业开拓一条新的发展路径?
” 更好地完成个人文件的智能服务 “,或将是未来网盘产业升级的主流方向。
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那样,随着通讯技术的迭代,无论在生活场景还是在工作场景中,个人所接触的数据都变得越来越庞杂,既然 ” 足够的空间 ” 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,那么怎样去高效地处理这些数据,将成为一个重要命题。
换言之,未来,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 ” 数据库 “,还需要配套的 ” 数据处理方案 “。
而 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的搭载就是一种解决方案的尝试,让网盘服务开始由 ” 信息化 ” 向 ” 知识化 ” 进行过渡,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接收、理解、调用数据库中的 ” 知识 “,成为用户的 ” 第二大脑 “。而这种 ” 解决方案 ” 的更新与迭代,才是网盘企业们应该 ” 卷 ” 出的新未来。
如果将百度网盘的案例置身于整个 AI 产业中,其实会发现,这不仅仅是 ” 百度用 AI 重新定义网盘 ” 的意义,更是整个 AI 产业终极发展的意义。
AI 自诞生以来,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存在,不仅存在两极对立的观点冲突,且 “AI 灾难论 ” 也一度跃升为社会主流舆论。
人类究竟该不该发展 AI?这个问题需要通过时间去检验,但在现阶段看来,在这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当中,我们应该理性地去看待 AI 的存在。AI 的存在理应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,” 百度网盘云一朵 ” 的推出,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
唯有正确地探索人类与 AI 之间的关系,我们才能探索出更多先进的生产模式,探索更多产业的边际可能性,以更精确的计算,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。
而从产业视角来看,我们也需要更多像百度一样的企业,做出更多有价值、有结论的探索,让 AI 更好地赋能于个人工作与生活,才能更好地消除人类对于 AI 的误解,探索出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。
百度以 AI 重构世界的脚步,仍在继续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